周士第元帅起点,只授上将,他当师长时,粟裕是班长,林彪是连长
1955年9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将官军衔的授衔典礼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里举行。此次授衔,授予朱德,彭德怀等元帅十人,粟裕、陈赓等大将十人,授予邓华、肖克、刘亚楼、许世友等上将五十五人,授予中将一百五十七人、少将八百人。
周士第,这位与陈赓大将同样的黄埔一期生,在南昌起义中的师长,仅被授予了上将军衔,南昌起义时,粟裕也仅是班长,林彪是连长,陈赓是营长,为什么他起点如此之高,最终却没有被授予更高的军衔呢?
风起天涯海角,投身黄埔军校
周士第1900年出生于海南乐会县,因父亲曾经是清朝的贡生,并在民国初年被选为县参议员,家境不错,周士第从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虽然海南岛在大陆之外,但是革命的风潮也刮到天涯海角,1919年,巴黎和会提出要将山东权益划归日本的决议传来,全国各界纷纷抗议。
5月4日,北京三所大学的学生走上街头,抗议帝国主义的蛮横行为,要求北洋政府拒绝在协议上签字。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了海南,正在读中学并担任学生会干部的周士第,积极参加进步的革命风潮,被选为琼崖学生联合会干事,这也为后来走上革命的道路奠定了基础,一颗革命的种子落入了他的脑海中,开始生根发芽。
待到学成毕业后,周士第又在乐会县第二区的高等小学担任教员工作,并在教学过程中,摒弃旧式的教学方法,采用新式的教育方式,同时也启发学生们的新思想,但也因此遭到了当地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在与旧势力的反复争斗中,周士第对顽固守旧势力的落后思想十分愤怒,便辞去了这份十分体面的工作,来到广州加入了我党的外围组织“琼崖评论社”。
1921年,重组国民党的孙中山,在苏俄代表马林的建议下,筹备建立军官学校,组建革命军。1923年,孙中山与苏联确立合作关系,并开始“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政策。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孙中山的主持下在广州召开,在此次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与此同时,在苏联的帮助下,创办黄埔军校,开始培养革命军人才。1924年5月,周士第便考入黄埔军校,成为了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生,开始了投身革命的军事生涯。
铁甲骑士,铁军团长
1924年10月,时任中共广东区委员长的周恩来,有感于工农武装分散弱小的特点,我党没有正规部队的指挥权,征得孙中山同意后,组建了一支护卫元帅府、铁路安全的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并从黄埔军校调来徐成章、周士第、赵自选分别担任队长、副队长以及军事教官。
铁甲车队由一列五节安装了铁板的列车组成,火力方面则配备一挺重机枪,三挺手提机关枪以及一些毛瑟公司产的毛瑟军用手枪,人员一百五十人。
到1924年底,铁甲车队迎来了初战,广宁县展开的农民运动遭到地主武装的攻击,铁甲车队依照广东革命政府的命令,前往广宁支援。因为铁甲车队的到来,农民运动士气大振。
在一次围困反动地主武装的斗争时,反动地主退守江家大炮楼,铁甲车队采用爆破,土工等都未能奏效,这时从炮楼里丢出一个冒火的炸药包,向铁甲车队飞了过来,担任副队长的周士第眼疾手快,一脚将炸药包踢飞,炸药溅起的砂石尘土盖了周士第一身,但是他依旧镇定自若的指挥战斗,最终靠火攻拿下了江家炮楼。
这次支援农运的战斗,铁甲车队消灭反动地主武装一千余人,打垮数千人,缴获长枪短炮二千多件,同时周士第也与1924年12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5年2月,国民革命军开始东征陈炯明,驻守广州的滇桂在军阀的鼓动下,发动叛乱,6月时,东征军回到广州开始镇压叛乱,中共广东区委调动铁甲车队协同作战,并将飞机掩护队也同时调任至铁甲车队,由铁甲车队队长徐成章统一指挥。
在战斗中,铁甲车队与飞机掩护队迅速向敌人纵深迂回,利用机动性强、火炮威力大、装甲厚的优势,掩护主力部队向瘦狗岭、石牌方向进攻,切断了广州与外部的联系,有力的配合主力部队的叛乱平定。平定叛乱后,徐成章调任省港罢工工人纠察队总教练,由周士第升任铁甲车队的队长。
1925年6月下旬,为了声援上海的“五卅惨案”,广州区委组织群众向港英当局展开示威游行,行至沙基时,英籍警察突然向游行队伍开枪射击,周士第率领铁甲车队奋勇争先、临危不惧,掩护群众撤离,之后,周士第被亲切的称为“铁甲骑士”。
同年10月,港英当局为了报复革命政府,支持陈炯明残部在大鹏湾一带展开破坏活动,工人纠察队第十支队长蔡林蒸率领一百余人毫不畏惧的坚守阵地,并请求周士第的铁甲车队增援,广东区委同意了该请求。
11月4日,港英当局纠集一千多人,向纠察队和铁甲车队驻守的沙鱼涌发起进攻,在打退了敌人的凶猛进攻后,港英当局又增派三百多人,并派出兵舰一艘,飞机一架前来助战。最终,纠察队和铁甲车队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不得不向坪山方向转移,周士第率领一部杀出重围,蔡林蒸、黄华然全班壮烈牺牲。
1925年11月,广东区委以铁甲车队为基础,调集部分黄埔军校学生为骨干,组建了第四军独立团,叶挺担任团长,周士第由铁甲车队队长,转为独立团第一营营长。叶挺为了练就士兵的顽强意志,将军营建在野外的重山密林之中,与士兵在一同风餐露宿、摸爬滚打,同时展开在不同地形、不同气候环境下的战术训练。
1926年1月,反动地主武装“神打团”对革命群众进行屠杀,独立团决定派遣三个营进行实战,虽然地主武装装备较为优良,但是在面对刻苦训练出来的独立团战士,如遇到阳光的白雪一般,迅速被消灭殆尽,独立团小试牛刀,一战成功。同年4月,吴佩孚南下占领湖南,意图攻克广州,将国民革命政府消灭,广东的革命政府决定开始北伐,击败军阀统治。
6月,叶挺独立团作为全军先锋誓师出征,周士第升任独立团参谋长。独立团出师即在安仁首战告捷,硬是以一个团的兵力击溃了吴佩孚的六个团,又相继攻克湖南的攸县、泗汾、醴陵、浏阳、平江等地。
同年8月攻入湖北,逼近湖北南部的门户--汀泗桥,吴佩孚大惊失色,向汀泗桥调集两万人,防御北伐军。但是北伐军士气高昂,仅用了二十二个小时,便在8月27日攻克了重兵把守的汀泗桥,并乘胜追击,杀奔贺胜桥。
吴佩孚在得知汀泗桥失守后,亲率大军前往贺胜桥挽救危局,阻止北伐军前进。此时的独立团不顾疲惫,连续作战,于8月29日继续向贺胜桥发起进攻,吴佩孚各部遭遇攻击后,直接崩溃,即使吴佩孚祭出了大刀队、机枪手的督战队,也无济于事,羞愤不已的吴佩孚连杀旅团长十余人,连夜乘坐专列逃回了武昌城,此次战役结束后,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美誉。
9月3日,北伐军开始对武昌展开进攻,至9月7日,相继攻克汉口、汉阳,团团围住了武昌。为了尽快攻克武昌,周士第组建了奋勇队,他让战士们写下家书,并交出个人所带的财物,架设云梯随时准备赴死,靠着这种不要命的劲头,率领独立团在通湘门一带爬墙入城,经过激烈的巷战,攻占了筑有环形工事和炮台的制高点蛇山,为攻克武昌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武昌战役后,周士第升任为独立团代理团长。
枪响南昌主力军,病困南洋寄浮萍
1926年底,北伐军基本已经消灭了盘踞在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四省的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同时叶挺独立团也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团,周士第任团长。1927年4月,在北伐军占领上海、江苏、浙江后,蒋介石开始勾结大地主、大资产、买办阶级,公开叛变革命,向共产党展开屠杀,此时周士第的第七十三团在4月份时被调往九江驻守。
同年7月,在武汉的汪精卫也宣布清党,开始铲除共产党。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共产党决定发动武装起义,组建中国共产党自己的武装部队。
1928年8月1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第73、75团,第二方面军第十一军第十、二十四师,第二十军全部,以及朱德为团长的第三军军官教导团一部、另有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队一部,共计两万余人,在南昌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在周恩来、叶挺、贺龙、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向百花洲、新营房、松柏巷天主教堂等处发起进攻;第二十军一、二师向牛行车站、大士院街、旧藩台衙门等处发起进攻。从8月1日2时激战至拂晓,缴获各种枪五千余支,子弹七十余万发,另有大炮数门,并全歼了守军三千多人。8月1日下午,第二十五师在新任师长周士第的带领下,也率部起义来到南昌。
此时的南昌义军中,有着诸多的将帅:
贺龙,第二十军军长。1955年时,被授予元帅军衔。
刘伯承,暂编第十五军军长。1955年时,被授予元帅军衔。
朱德,第三军军官教导团团长。1955年时,被授予元帅军衔。
陈毅,第二方面军教导团特务连文书。1955年时,被授予元帅军衔。
叶剑英,时任第4军参谋长。1955年时,被授予元帅军衔。
聂荣臻,原黄埔军校政治教官,担任起义的前敌军委书记。组织第二十五师周士第指挥的第73、75两团起义。1955年时,被授予元帅军衔。
林彪,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73团2营7连连长。1955年时,被授予元帅军衔。
陈赓,第二十军第三师6团2营营长。1955年时,被授予大将军衔。
粟裕,第十一军二十四师教导大队班长。1955年时,被授予大将军衔。
此时的周士第,已经是第二十五师师长。1955年时,被授予上将军衔。
南昌起义后,起义军计划南下广州,重建广州革命政府,并再次誓师北伐。但是这次反动敌人的力量已经更加强大了,起义军经过一系列的战斗,终于前进到了广东梅州附近,而钱大钧部两万余人也在三河坝附近集结,准备向起义军发起进攻。
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向潮、汕方向进发,时任第九军军长的朱德率领第十一军二十五师及第九军教导团共计三千多人,在三河坝附近阻击钱大钧部。经过三昼夜的激战,在给予敌军重大杀伤后,为了不被包围,朱德率领剩余两千余人撤出了三河坝,一部分向湘南方向转移,最终与井冈山上的毛泽东胜利会师;一部分向海陆丰地区与当地农民军汇合。周士第则转向了广东方向,错过了井冈山会师这个重要历史事件。
周士第在三河坝战斗失败后,信念动摇了,逐渐开始迷茫,他辗转来到香港,却大病一场,染上疟疾,不得不住院治疗。身无分文的他,不得不向老乡张云逸借了五十元,才得以入院治疗。
但是在香港,国民党特务很活跃,作为南昌起义军高级将领的周士第十分危险,因此老朋友劝他去南洋避一避。周士第在没有向组织汇报的情况下,远走马来西亚,跟党组织脱离了联系,这一走直到1933年才回到党的怀抱,也正是这一段的经历,影响到了他后来的革命事业。
相关文章
- 2025-04-13周士第元帅起点,只授上将,他当师长时,粟裕是班长,林彪是连长